房天下 >资讯中心 > 项目 > 正文

山西师大临汾学院新校区详细规划方案设计公示

房地产门户房天下  2015-04-07 09:44

[摘要] 山西师大临汾学院新校区位于临汾市尧都区尧庙镇神刘村,东起华门南街,西至定法大街,南至学府中路,北至规划一街,占地面积约1000亩

山西师大临汾学院新校区位于临汾市尧都区尧庙镇神刘村,东起华门南街,西至定法大街,南至学府中路,北至规划一街,占地面积约1000亩。《山西师大临汾学院新校区详细规划》由上海华东发展城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设计,我院先后6次进行审查,2014年5月20日项目部全体会议通过,临汾市规划局初步审核,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土地使用性质为教育科研用地。用地使用强度:容积率不大于1.0,建筑密度不大于25%,绿地率不小于4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山西省城乡规划条例》有关规定,我院现对规划方案进行公示(具体内容详见市规划局网站//www.sxlfup.cn和我院网站//www.sxsdlfxy.cn)。欢迎广大公众对规划方案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将在终成果的修改完善中一并综合考虑。意见可邮寄至山西师大临汾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部办公室或发电子邮件至sxlf-yxy@163.com。

公示时间:2015年2月12日至2015年3月12日

联系地址:山西省临汾市鼓楼南大街18号

联系电话:15903476228

联系人:席老师

临汾学院新校区方案公示

项目背景

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的前身是山西省重点中等师范学校——临汾师范学校,为公办全日制普通中等学校。

学院始建于1918年,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2000年12月经山西省政府批准三校合并组建成山西师大临汾学院,升为一所培养、培训专科层次中小学教师的师范类院校。建校以来为临汾的中小学教育输送了大批人才,为山西的教育、文化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

气候条件:临汾市地处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冬寒夏热,平均气温12.7℃,高温度达42.3℃,低温度-23.1℃,春季多风,全年以西南风和东北风为主。

校区净用地面积614570.7平方米(分东西两地块:西地块294757平方米,东地块319813.7平方米),折合921.86 亩,被滨河南路自然分为两个区,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规划容纳总学生数9000人,拟一次规划,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容纳学生6000人;二期规划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容纳学生3000人。

现状条件分析

2.1现状条件

新校区基地位于临汾市尧都区西南环(108)北侧高教园区,交通方便,新校区由滨河南路分成东西两地块,与临汾市中心距离约7公里;东至华门南路,西至法定大街,南至学府中路,北至规划一街。

场地自然形态:校区场地为平地,低于周边道路路面1.5到3米。

2.2提出问题

1、临汾学院新校区离城市有一定的距离,位于城区边沿。而大学理应是与整个社会、文化、经济活动紧密结合的单元,提倡的不是封闭,而是交织;不是独立,而是融合。我们如何处理好临汾学院新校区与城市功能之间的互动关系成为构成本次规划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定位临汾学院新校区规划建设对临汾市文化事业发展的意义?

2、临汾学院新校区处于一个新启动的城市计划中,周边的城市聚落未形成,城市肌理关系单调,基地规划道路系统有一定高差。我们如何灵活运用现有自然生态的特征,来实现“临汾学院”的美好梦想?如何在有限用地形中,打造临汾学院的百年大计?

3、临汾学院新校区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需要依托城市发展,形成一个独立、自由、和谐的循环系统。我们如何平衡新建区域内部复杂的功能组合、交通规划、分期发展规划?

4、临汾地处山西省西南部,位于ⅡB类寒冷建筑气候区,我们应如何设计适合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季节变化明显的北方城市的建筑群落空间?

5、在城市面貌趋同的潮流下,我们用什么态度来面对山西地方建筑的区域特点对临汾学院建筑带来的影响?如何寻求临汾学院群体的个性化表达,塑造出具有地域文化和现代风格特征的整体形象?

6、项目基地南侧有一条水渠,且有条件进行生态改造整治,给这个区域的建设带来良好的气候环境,我们如何将天然的原初形态纳入到临汾学院新校区规划体系中?

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

3.1规划原则

3.1.1由“校园型”走向“城市型”

临汾学院应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与建设条件,在传统功能分区基础上,引入城市设计的手法,提倡公众参与,建立一套可以不断完善的机制。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景观,增加对外的交流与共享区域,注重大学空间与城市空间的互动关系,无论是功能还是空间结构都应成为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且对于社会应有充分的开放度。

从项目的规模及其承载的社会功能来看,临汾学院新校区的建设对临汾市南部新区的发展起着支撑性作用。因此,我们引入园林式的城市设计理念,提出一整套设计导则和执行策略,提倡公众参与,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着力关注学校与城市的互动关系,无论是功能还是空间结构都应成为城市和自然景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且对社会有充分的开放性。

临汾学院应由原来内向的,封闭的,游离于城市之外的隐士型园区,转变为具有城市属性的,功能复合、多层次、多元化的社会综合体,成就一个兼具人文与自然气息的花园学府。

3.1.2复合化倾向

临汾学院新校区建筑群体具有两个根本属性:结构性和交往性。结构性是临汾学院新校区建筑群体的自然物质属性,交往性是临汾学院新校区建筑群体的社会价值属性。从群体角度研究临汾学院新校区,就是要研究其内部不同属性之间的关系,在新校园的发展变化中保持园区的整体有序,延续环境场所的文脉;创造一个复合的迷人整体环境。它能够承载功能的、社会的、生态的、文化的和心理的需求。

临汾学院新校区的规划设计中,打破传统校园规划中单一的排排座的建筑组织形态。注重建筑与建筑之间,建筑群与建筑群之间更加密切的联系。

通过建筑、景观围合的街区化的空间模式,综合处理现有地形,运用底层局部架空、连廊、核心区的开敞空间,交往空间,及过渡性的灰空间的设计方式来达到功能,社会,生态,心理等的互动性。终达到临汾学院复合性的建筑空间形态。

3.1.3治山理水

从建筑学园林的角度来看,治山理水是惯用手法,也是处理临汾学院新校区的良好方式。我们试运用这样的手法,来创造一种具有特殊水域场所感的建筑群体和环境。与平原、滨海、水乡等区域地形不同,对山地建筑而言,其影响作用的是一个整体的地域系统。我们不可能把建筑与其周围环境隔绝开来,从整体的角度去研究。在临汾学院新校区核心功能区的规划设计中,我们寻求功能分区和建筑形体与水体的和谐关系,充分注意对自然肌理的保护利用及内部水体、驳岸的景观营造。力图运用园林治山理水的设计手法,来创造与自然地貌相和谐的建筑形态和景观特色。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